比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教学反思1《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这样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在学生身边挖掘素材,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比如: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我们熟悉的教室,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把教室的8米画成了8厘米,6米画成了6厘米,另一种是8米画成了4厘米,6米画成了3厘米。然后进行了对比,说出了图形的大小变了,但是形状没变,无论怎么画,我们的教室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从上可知,学生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挖掘知识的生活原型和适当创设探究内容的情景,就能激起他们探寻真知的强烈欲望。
二、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比例尺的概念和怎样求比例尺这一部分知识较简单,况且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安排 ……此处隐藏12725个字……话导入: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相类似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出示问题,并让学生读题,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通过独立猜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去寻求解决策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出示想一想:1:10表示什么?我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找出模型高度与铁塔原高度的关系。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当学生说错的时候不是由老师指出,而是同学之间来指出,并改正。这样做比起老师来指出,来说出正确的答案,效果更好。明确1:10表示什么之后?把课堂的时间交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并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解答,依据是什么?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一个学生汇报之后,再提出问题:有不
一样解答方法的吗?当学生都表示没有的时候,引导说书上也有解法哦,请大家翻开书本,看看书上是怎么解答的?看完之后,再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和解比例的关键步骤。
三. 练习设计层次化,促进思维的发展:
有效地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练习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
(1)在板书时没有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板书,显得比较随意。需要加强对粉笔字的练习和板书的设计。
(2)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其实解比例的过程就是解方程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