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气预报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气预报教案1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视屏、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你听到的是什么电视节目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①你平时看天气预报吗?
②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一些什么?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
1.出示代表不同天气情况的图标,认认说说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等。
2.欣赏视频天气预报,说说天气预报中说了些什么?
3.气象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他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些什么?
4.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天气配对(出示图片,有晒衣服、穿雨衣出行、堆雪人)“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 ……此处隐藏11875个字……种天气用语的含义及符号。
答: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了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
三、小知识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